甲板上的轻熟风
凌晨一点还在给行李箱塞十套拍照裙的人,第二天在甲板上被风吹成梅超风的照片获赞个位数。
凌晨一点还在给行李箱塞十套拍照裙的人,第二天在甲板上被风吹成梅超风的照片获赞个位数。
当央视军事频道首次播出AR-500CJ无人直升机在开放式甲板船舶上起降的画面时,外界终于得以窥见中国海军无人机体系化发展的冰山一角。
半小时里,甲板上冒出两道黑烟:一架MH-60R直升机坠入海中,另一架F/A-18F在降落时发生严重故障,差点没能停住。事发当天下午,尼米兹号航母一连串设备和操作问题,把舰队的战备状态直接摊在阳光下。
你敢相信吗?一位手握全球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元首,会站在象征21世纪军工巅峰的核动力航母上,对着数千名身着现代化作战服的海军官兵,用近乎宣誓的语气宣告:“我拒绝电磁弹射,我们要回到蒸汽时代!要用锤子和喷灯修理航母!”
福建舰的飞行甲板刚刚完成了一次重要动作:空警-600在2号起飞位顺利滑出、挂上助推轨,伴随一阵推力窜上天,脱离甲板,爬升到既定航线。飞机稳定,系统回传正常,甲板上的人都松了一口气。我站在那里,目送它远去,心里有点哽咽——这东西上舰不是几天两天的事,看到它真正起
莫迪上了刚服役不久的维克兰特,发了几张甲板照,配了句“印度的骄傲”。画面看着挺有戏,但实际能看的内容只有几样:甲板空旷,只停了三架米格战斗机,飞机排列整齐,像是为来访者专门摆好的样子。照发出去,热度就上来了,议论声也跟着起。
再往前推十三天,凌晨的东海浪涌得很硬,阿霞弯着腰收网,甲板有水,她没站稳,整个人贴着缆绳滑出去了。风声把呼喊声压得很低,船灯把海面照出一小片白,救生衣来不及托住她的重心,几秒就看不见人影。
1859年,法国人把一艘包着铁皮的“怪物”推进土伦港,围观群众哄笑:木头船都没整明白,还裹铁皮?
一条看似平常的海试画面忽然在新闻里播出,舰载机从甲板被推送出去的那一瞬,我的心脏像被人敲了一下。
10月1日清晨,和煦的阳光刚漫过香港昂船洲军营码头,由中国海军戚继光舰、沂蒙山舰组成的海军83舰编队已列阵待阅。伴随着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激昂的旋律,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编队官兵身着洁白军装,昂首挺胸敬礼,嘹亮的国歌声与海风交织——这是共庆新中国76周年华诞的特别仪
顾青鸢精心准备的早餐被服务员端上了桌,旁边还放着她亲笔写的温馨便条。
可以说是普天同庆。人民海军在9月22号发布了号外,歼-15T、歼-35和空警-600三型舰载机已经在福建舰上面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成功了。这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,这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当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。
·在构图方面,这些影像呈现出多维度视角的创新运用。比如福建舰的高空俯拍全景展现了甲板上的电磁弹射轨道机,同时停放的歼35、歼15和空警630型舰载机凸显了航母作战体系的完整性。特写镜头则精准捕捉到弹射的瞬间,电磁弹射器推动战机忽然加速的关键时刻创造出极具动感的
你可能很难想象,一个干外交的人,会在镜头前把“窝囊”连着拎出来十几次。北京的采访现场,话筒像要冒烟,屋里的人都憋着气。到底谁让我们憋屈?又是谁把一艘中国船逼停在热浪翻滚的海面上?
歼-35嗖一下弹射出去,我心都跟着飞了!比二踢脚窜天猴还刺激,动静不大,后劲贼足,跟被人拿小木鱼敲了后脑勺似的,嗡嗡的。老乡说得对,这哪是弹飞机,分明是电磁弹弓在甩铁疙瘩!
2025年8月31日11时09分,北京地铁19号线的一列地铁列车在新宫站发车。走进车厢的乘客发现,这班列车和以往有些不同,“伟大胜利”4个字贯穿全列8节车厢,车厢内丰富的图文内容、精致的海报设计,吸引了乘客的目光。
随着5G等先进通信技术在远洋船舶、近海作业平台逐步落地,横亘在海与岸之间的数字鸿沟,正被稳定的信号填平。海上通讯条件的改善,更催生出一批聚焦航海生活的海员博主。他们的内容多围绕船舶日常作业、远洋风光、海事知识展开,凭借“真实接地气、视角独特”的特质积累大量粉丝